54 章 媚娘“驯服”狮子骢

鼎志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倚天中文网 www.ytzw.net,最快更新隋唐武周风云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【李世民一生戎马倥偬,基本上是个马背上杀出来的皇帝,因而

    ,他十分爱马,尤其是骏马,甚至爱马如命!

    他从西域引进六匹骏马,这六匹战马伴随他出生入死,驰骋疆场,

    可以说,为李世民奠定李氏江山真正立下了汗马功劳!

    所以,635年, 李世民令工匠将这六匹骏马雕刻成形,立于为他

    准备的寿域——昭陵——北边祭坛的东西两侧,这便是后来著名的

    “眧陵六骏”。:飒露紫、拳毛、青骆、什伐赤、特勒骠、白蹄乌

    。

    其中,飒露紫、拳毛两座石马雕像于1914年被盗卖到国外,现

    藏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摶物馆;青骆、什伐赤、特勒骠、白

    蹄乌四座石马雕像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摶物馆。】

    此时,异域番邦大宛国(古国名,位于帕米尔西麓,锡尔河上、

    中游,中亚费尔干纳盆地)向唐朝进贡了一批宝马,唐太宗率领一班

    文武大臣前往马场观看。

    李世民的妾待中担任相应职务的“才人”们(包括武媚娘)也

    陪同前往。

    这些才人们个个一付军装打扮,英姿飒爽!

    有同朝的杜甫的《哀江头》一诗为证:

    辇前才人带弓箭,

    白马嚼啮黄金勒;

    翻身向天仰射云,

    一箭正坠双飞翼。

    立国前重骑铁甲军团的创建者李世民,登基后成了“轻骑军团

    ”——他庞大的娘子军团——的独占者。

    文武兼修在大唐已蔚成风气。媚娘是将门之后,自然有一番武

    功底子。

    到得马场,只见这批进贡来的马匹匹骠肥体壮,油光闪亮,身

    高马大!煞是中原马难于匹敌!

    由唐太宗特意从番邦大宛请来的两个驯马师向他作了汇报,并

    特意介绍了其中的一匹骏马——狮子骢!

    众人便不禁走到这匹狮子骢旁中距离观看。

    狮子骢在群马之中,果然有鹤立鸡群之感!它长得骠悍体壮!

    高大威猛!神骏异常!贼亮贼亮的鬈毛像狮子。故名狮子骢;鬃长

    及地,一身淡青,又俗称菊花青。

    此刻的狮子骢,时而弹蹄尥蹶。纵身跳跃;时而昂首扬头,仰

    天嘶鸣!一副威武骁勇、桀骜不驯、性情暴烈的样子!仿佛在向唐

    太宗一行人耀武扬威似的!

    历经漫长军旅生涯的李世民,骑马无数,却从未见过如此宝马

    !

    他看得心里痒痒的,跃跃欲试,一显身手;但自知之明已过

    当骑之年,也只好忍痛作罢。但他还是想这匹宝马能成为自己的座

    骑,前提是要有人驯服它。

    他朝众人喊道:“谁能驯服这匹狮子骢宝马?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便有许多随行的武将响应。

    “回陛下,我能!”这其中不乏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的爱出风

    头者;也有不信驯服不了狮子骢的个性倔强的莽汉武夫。

    只见他们一个个神气十足地轮番上阵去驯服狮子骢。却像走马

    灯似的,一个个败下阵来!有的甚至败得很惨,被狮子骢搞得痛得

    嗷嗷直叫!

    要么还没接近狮子骢,就被它一个劲蹄踢得老远老远!

    要么一只脚刚插进马蹬,还沒上马。就被狂奔的狮子骢拖得七

    死八活!

    要么能勉强地骑上马鞍,狮子骢却扬起前蹄,纵身直立,将他

    重重地摔倒在地!

    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能勉强幸运地骑上马走几步的人,也

    被随后急驰起来的烈马前震后颠,腾挪闪跃。摔倒地上头破血流!

    有的甚至被马踏得遍体鳞伤!

    狮子骢就是名符其实的狮子骢!谁也驯服不了的狮子骢!

    争强好胜的“驯马者”个个都如此惨状,谁还不要命敢上?!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李世民见部下个个成了受伤的败将,便命令停止驯服。想必,

    即使他不命令,也沒有谁敢玩命去“驯”狮子骢了!

    见狮子骢成不了自己的座骑,有如水中的明月——看得见却捞

    不到。李世民不由得长吁短叹:“可惜呀,一匹如此良驹宝马没人

    驯服得了,要是驯服得能骑,那该有多好呵!”言下之意,驯服了

    的狮子骢就笃定是他的坐骑了。

    见众人人没有反应。便自言自语充满遗憾叹道:“可惜朕朝没

    有郎将裴仁基呀!要是有就好哟!”

    【裴仁基是隋末一名著名大将,《隋唐演义》中第三条好汉原

    型裴元庆的父亲。

    隋文帝时,大宛献来千里马,其鬃曳地,号曰狮子骢。谁也驯

    服不了,唯有郎将裴仁基一手撮紧马的耳朵,一手抠着马的眼睛才

    得以驯服,从而成为他的坐骑,其飞驰神速,令人叹为观止:朝发

    西京大兴,暮至东都洛阳!

    裴仁基被王世充所俘成为他的重臣后,欲重新拥立被王世充废

    掉的皇泰主杨侗为君,发动政变,因叛徒出卖政变流产,被王世充

    诛灭三族。】

    众人鸦雀无声!是哟,在如此暴烈威猛的狮子骢面前,还有谁

    敢言“能”者?!

    但就在于无声中响起了惊雷!

    有人不信邪,走到唐太宗面前:“皇上,我能驯服狮子骢!”

    话音是斩钉截铁的!

    众人遁声望去,不禁大惊失色!要么满脸嘲笑之色!

    她能驯服狮子骢?!简直令人匪夷所思!要是她能驯服狮子骢

    ,那母猪就会上树、牝鸡都可以司晨了!

    原来,说这话的竟是一个和暴烈狮子骢形成巨大对比反差的小

    女人,而且看上去是如此妩媚柔软、细皮嫩肉的小女人——武媚娘

    !

    媚娘之所以放出如此豪言壮语,想必是她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

    使然!要么是她骨子里本就是女强人气魄的喷张!抑或大唐本就是

    个个性张扬的时代!

    李世民的耳朵好像被“惊雷”炸聋了,他惊愕地盯着媚娘,说

    话都结结巴巴:“乖、乖乖隆的、隆的咚!你、你刚才说什么来着

    ?”

    媚娘淡定而自信、掷地有声地重复道:“皇上。我能驯服狮子

    骢!”

    众人一片哗然!你望望我,我瞧瞧你,张飞穿针——大眼瞪小

    眼!

    “你能、能驯服狮、狮子骢?”唐太宗惊讶得说话都不流畅,

    “你沒见朕、朕许多久经战阵的将、将军们都败得很惨吗?”

    “见了。正因为他们败了,臣妾才请缨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都、都不行,你一个柔媚女子能行、行吗?不要命呀!

    ”李世民劝道。

    但武媚娘执拗地说:“未必,驯服技能,各有不同。也许臣妾

    的驯服技能,是卤水点豆腐——一物降一物!”

    李世民难以置信地道:“你有何、何驯服高招?”

    武媚娘眼闪灼光,柔音坚定:“臣妾用三件东西驯服它:铁鞭

    、铁挝(即今铁锤)、匕首!”

    “这可都、都是致命的凶噐,跟战场上的兵器一、一样的作用

    。”杀人不见血的李世民此时心中也不免打起小鼓!

    “这叫以毒攻毒、以暴制暴!先用铁鞭鞭打它;如它不服,则

    用铁挝锤它的头;若再不服,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——驯不服的

    东西留它何用?!反而害人。就像刚才众人受伤那样。”

    惊讶之余的李世民定神瞅着神态坚定的媚娘细想沉思:她这个

    看似荒谬的办法其实是很正确的办法——沒有办法的办法!

    李世民转而又望了望文武百官们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们除了惊异诧愕就是面面相觑!

    唐太宗毕竟是皇帝,毕竟是具有多种性格的大人物,他言不由

    衷地“夸赞”媚娘:“好!很好!你媚娘是我朝的裴仁基!女裴仁

    基!”

    唐太宗嘴上是这么说,心里却在嘀里嘟噜:自己原以为媚娘是

    个妩媚柔美的才女,想不到她竟是个外柔内刚壮猛的女子!刚烈得

    比狮子骢还刚烈!壮猛得比裴仁基还壮猛!

    众多的因素使喜欢“破瓜”(玩闺女)、喜新厌旧的李世民将

    色光投向那些刚进宫、或早已进宫却困他“忙”不过来而遗漏的美

    处女。媚娘也就逐渐淡出他的视线。成了被遗忘的角落!

    作为唐太宗妻妾部落的边缘人物,媚娘绝大部份时间连“性”

    资源共“享”集团成员之一都徒有虚名!其內心的煎熬和痛苦不堪

    言表!

    后人则以此“狮子骢事件”归结为媚娘失宠的原因:说唐太宗

    喜欢温柔驯顺的女子,而不喜欢媚娘这种强势性格的女子。

    其实,媚娘失宠于李世民并非如此简单,既有媚娘自身的原因

    ,外在的原因就是李世民自己而且是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媚娘的父亲武士获虽然发迹显贵,但根基却是寒族农民。有着

    这一群体纯朴直率的优良品德。媚娘继承了这一基因,她“驯服”

    狮子骢就是纯朴直率性格的体现。她这种直抒胸意的直率性格,以

    现代人的眼光来看,是值得赞许的阳光性格!但就是这么个阳光的

    才女和美女,从进宫伊始,到太宗命赴黄泉。十多年来,一直被封

    杀在“才人”的位置上!

    反观和她同时进宫的徐惠,却似火箭般地晋升!

    徐惠是湖州长城(今淅江长兴后漾忻湖村)人,和武媚娘同时

    进宫同被封为才人,却不久封为婕妤。后又升充容。

    唐太宗死后,按皇室规定,未有子女的她应和媚娘一样。出宫

    为尼,但她却特许留在宫中。然而,人留天不留,不到两年。便追

    随唐太宗去了,陪葬于太宗昭陵石室,追封又升级——贤妃,死时

    年仅24岁。

    人们赞美唐太宗,因而爱屋及乌——也赞美他喜欢的徐惠。甚

    至将她与长孙皇后相媲美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是源出于唐朝人写的史记:她是太宗后妃里唯一一

    位和长孙皇后一并列传的女子。

    与此相反,唐朝人写的史记则狂猛造假、极力贬毀隋明帝杨广

    和武则天(即媚娘)!

    其实,满不是这回事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一个人地位的攀升,要么靠自己的真才实干。还得

    有个任人唯才唯德的好上级的前提;要么是人们所鄙夷的那种溜须

    拍马、善于钻营的角色!

    徐惠就是后者。

    徐惠的父亲徐孝徳原是个不沾官边的“史”,由于善于钻营钻

    到右散骑常侍。,“常侍”顾名思义,就是经“常”服“侍”皇帝

    的服务性官僚。凭着自己的溜须拍马和善于钻营,又有女儿成了帝

    妾的父凭女贵。最后官至果州刺史一级的省级大官。

    徐孝徳溜须拍马、谄谀取容的功夫已达上乘,他写的为李唐王

    朝歌功颂德的《两唐书志》文集便是铁证!

    有这样的父亲基因遗传,有这样的家风熏染,又生于乡野村落

    免不了俗里俗气,可以说:徐惠的人品好不到那里去!

    根据地域学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徐惠出生在湖州,一般来说

    。讲吴侬软语的人比较“精明”、“会算计”。但在不同人的眼里

    ,在汉语词典里,许多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读成反义词或近义词

    。如“诚实”、“忠厚”的人也可以说他“木讷”“愚蠢”;“精

    明”者、“会算计”者其实就是“刁滑”者、“阴谋”者;“威武

    ”的人与“残暴”者无异;“英雄”与“枭雄”则是同父同母同胞

    ......这完全取决于评论者对被评论人的情感和审评角度。

    徐惠进宫后,很会在太宗面前刻意施展“柔术”:卖弄风骚,

    装靓扮亮,嗲声嗲气。讨好卖乖,曲意迎承,并且轻常在太宗面前

    吟诗作文,奏表上疏,刻意显山显水表现自己(史料披露她有这方

    面的诗文)!

    648年(贞观二十二年)。唐太宗东征隋唐两朝的死敌高句丽,

    她上表《疏建》要太宗不要东征,摆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,实

    质是怕唐太宗命丧疆场,也就等于葬送了自己的性福和幸福,是一

    个典型顾家而不顾国的势利妇人!

    想想看,要是中国去征伐一个曾经屡屡血洗我国、连一代都难

    以“友好”下去的夙仇敌国倭寇日本,有人跳出来反对,那这个人

    的遭遇将会如何?毫无疑问:被众人唾弃!遭千夫所指!

    所以,后来骆宾王的《讨武曌檄》实在是违心地指桑骂槐,是

    徐冠武载:真正“狐媚偏能惑主”的不是媚娘武则天,实实在在是

    徐惠!

    而武媚娘和徐惠却截然不同!

    父亲农民忠厚纯朴的底蕴和母亲信佛的道德操守,父亲的高官

    和母亲的高贵,决定了武媚娘这位出身于高官显贵之家的千金小姐

    的高尚气质!

    从高门府第到红墻深宫,她沒有在社会大染缸里泡染过,本质

    纯真无瑕;性格清高矜持,不会耍奸使诈;也决不会屈尊俯就、曲

    意逢承去迎合一个人!起码,在她出宫为尼遭到人生重挫之前,她

    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这种高雅气质、高尚品德的原色、本色!面对天

    下至尊的唐太宗,尊敬是免不了的,但她决不会奴颜婢膝!

    相对于阳光女孩的媚娘,徐惠则是个阳转阴、阴转阳的因势多

    变的伪娘、伪君子!就像川剧变脸中披着多种画皮的角色!可惜唐

    太宗不喜欢耀眼也刺眼的阳光,而喜好阴阳多变伪装画皮!

    武媚娘是个雄才内敛、不喜欢显摆的人,这又是“不识庐山真

    面目”的李世民不看好媚娘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史料沒有媚娘在太宗时期有关诗文奏章的一字半句的记载,这

    确实证明她在此时段沒有写过什么。但这并不表明:媚娘的才华不

    如徐惠。因为媚娘写作要因感而发。为时而作。她决不会为了抬轿

    子,拍马屁,为了表现自己而违心地卖弄文墨。她因思念李治之情

    而写的脍炙人口的诗作《如意娘》、以及她亲政后的许许多多的著

    作,其内容涉及到文学、政治、经济、农业、佛教、教育、伦理.

    .....等诸多领域。无论才气的高度和广度,不仅是徐惠,就

    连许多“大家”都难以企及!只能望其项背!

    背景也是造成媚娘和徐惠地位悬殊的原因。

    徐惠之父官阶虽低但毕竟是个活官,媚娘之父官阶虽高但毕竟

    已经作古。死官不如活官,人走了,茶也就凉!

    媚娘失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媚娘冠绝群伦的政治才华

    !

    这是唐太宗所有的妻妾(包括长孙皇后和徐惠)都不具备的,

    也是唐太宗本人难以比肩的!

    媚娘是唐太宗贴身的机要秘书,他在处理政务时,免不了要问

    媚娘的看法、见解。或者性格直爽的媚娘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当媚娘的看法和太宗的看法略同时,但总有点高明之处;有时和他

    意见相左又证明媚娘的见解是正确的......这都会引起李世

    民的不快(起码是内心不快)!不要说身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,就

    是一家之主的男人,都不乐于有人(更何况这个人是女人)挑战他

    的“正确”:即挑战他的权威!

    这并不是抑李扬武的偏厄之词。虽然进宫的她只有十多岁到唐

    太宗晩年的二十几岁,但她天才就是天才!

    天才毋须假以时日!时间造就不了天才!

    就如同几近一个花甲的岁月都造就不了李世民的政治才华一样

    !

   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:武媚娘的政治才华要远胜于李世民!

    千百年来。文人基于喜欢别人听取、最好釆纳自己的意见这一

    点,从而讴歌赞颂李世民是善于“纳谏”的明君。

    其实,这是李世民出于建国有功(有军事才能)、却治国无方

    (无政治才华)的无奈!

    善于“纳谏”是李世民的优点:一种无奈的优点;实实在在是

    他的一种缺点:因为他胸无点策、没有治国方略而不得不采纳别人

    的高见,从而削弱了自己也削弱了中央集权!马背上的皇帝李世民

    是颇具军事才能,但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庸才!

    上帝是公平的:魚与熊掌不可兼得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李世民,翻遍中国史料,也不见有那个统治者有自己

    一套治国政纲的文字记载!

    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媚娘武则天在这方面也是唯一:她有《建

    言十二事》、《臣轨》、《兆立本业》......等一套完整、

    系统的治国安民的策略和执政纲领!令中国的男性帝王们都要自惭

    形秽、羞愧万分!

    李世民是以皇子和赫赫战功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。以多年处心

    积虑、精心培植的大量亲信作为自己的政治势力,以血腥屠杀(既

    屠杀人民也屠杀兄弟)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政治手段,才冒险夺嫡

    成功!

    而武媚娘是以......是以什么?她什么也没没有!如果

    有的话,倒有许多负面的西西!很多绊脚石!很多欲置她于死地的

    政治杀手!

    儒教主导的世俗社会将她压在社会最底层;举目朝廷没有一个

    家人、没有一个外戚帮忙;没有一个可以值得真正信赖的亲信;面

    对的却是立国不久、如蚁如云的李家王公贵族、雄厚的皇家势力和

    社会上盘根错节、死心塌地、兴风作浪的庞大的保皇堂.....

    .就是在这种荆棘塞途、杀机四伏的险象环生的恶境中,武媚娘成

    了武则天!成功登顶称帝!

    若是将李世民和武媚娘置换,就是一百个李世民都难以办到!

    只能望着帝位兴叹,自愧不如!

    武媚娘之所以能成为九五之尊完全是靠卓尔不群的智慧才华和

    超群绝伦的意志毅力!完全不像攻讦她的人们所说的那样。是蓄谋

    己久的狼子野心。

    如果她野心勃勃又蓄谋已久的话,那她决不会拖到自己行将就

    木、常人早已作古的67岁时才称帝;而是在唐高宗已死、又废除了

    唐中宗的59岁那年;甚至作为“二圣”之一、但威望和作用已超过

    另一圣唐高宗时期,此时她四十挂零,正值年富力强!

    然而,她之所以没有早日称帝。是因为怀有贤妻之德、慈母之

    心、妇人之仁!(只是这些美德被人诬之为“恶毒”罢了)。

    但是,唐太宗不是唐高宗。政经不足的唐高宗要倚重媚娘的政

    治才干。而唐太宗自认是政治老手、高手。

    不错,唐太宗是重视人才,但那是对外朝而言,时隔半个月的

    朝会才难得见上一面,人才难以刺激他。但在内宫,“大宝天天见

    ”(时下广告语),一旦当人才天天出现在他面前,使自己相形见

    绌,那就会比出他心中的不爽,就会患上官僚(何况唐太宗是官僚

    们的总“官”)的通病:喜欢奴才不喜欢人才!尤其是才高震主的

    人才!

    作为皇帝但又作为“后宫佳丽三千”唯一老公的李世民,千百

    年前的他和千百年后的男人们一样,判断自己妻妾好坏的标准就是

    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定律:女子无才便是德!因而,才干卓越超群

    的媚娘在唐太宗眼里自然不是好妾;她喜欢的是从不干政的长孙皇

    后等妻妾(因为她们没有政治才干所以也从不干政)。

    武媚娘之所以失宠,也可以说是天意弄人,命运使然(如果相

    信命运的话)。

    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,喜欢和讨厌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理由,唐

    太宗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媚娘,从而冷落了她。要是宠

    幸她的话,媚娘的结局也就是为他生儿肓女,充其量能作为太宗的

    妃子能过上幸褔的晚年。

    至于她的后世,对于我们后人,也就无法知道她的芳名(按历

    史惯例只称她武氏而无名)。即使她成了妃子而不是一般妾的前提

    下,也只会被极少数历史学家、而且要查阅唐太宗的妃嫔才会知道

    。

    正因为她失宠于唐太宗,而被唐高宗垂青,才使她名芳千古!

    声震寰宇!成了中国唯一的女帝!最杰出的女政治家!

    而且,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(如果这个原因是真实的话)

    ,不仅使她失宠失落,还使她失魂失魄!险遭杀身之祸!

    当时,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种神秘的谶语:唐三世之后...

   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