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张安世便道“我可以帮忙,我要为姐夫分忧,姐夫平日里对我最好,我拼了命也要为他排忧解难。”
张氏笑了:“你有此心就好。”
朱瞻基在一旁道:“母妃,母妃,我也拼了命要为爹娘排忧解难,我是真心的。”
张氏摸摸朱瞻基的脑袋,一脸赞许。
张安世却是低着头不语。
其实方才他确实是在吹牛。
可现在,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。
有没有一种可能,也就是说……一种真正解决姐夫烦恼的可能。
他脑子里电光火石之间,开始疯狂地运转起来。
现在是永乐二年,而明初时期,科举的制度其实并不完善。
虽然明太祖开科举之后,对制度、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。
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。
不过写法或偶或散,初无定规。
因此,其实大家都是盲人摸象。
真正科举开始形成了严格文体的时期,应该是在洪武二十多年。
这其中,也不过是经历了两次科举而已,现在是第三次。
江西的读书人,或者说,整个南方的读书人能够形成巨大的优势,一方面固然是北方多兵祸,而南方相对稳定,所以南方文风鼎盛,对北方有很大的优势。
而另一方面……现在这个时代,对于科举,像有些像后世刚刚恢复高考的时期。
大家都不知道考什么,所以出卷的题目也并不难,能考中的人……只要比其他人更优秀即可。
这科举,还没开始真正的卷呢。
真正卷起来,到了明朝中叶,甚至是明朝末期,那时候的考卷才是变态无比,而无数的考生,为了能够考中,早就将科举的套路摸的滚瓜烂熟,从如何讨巧作文章,如何练习八股格式,再到如何将四书五经背个滚瓜烂熟,还有专门应付考试的一些老师,每日啥也不干,就瞎琢磨考官的喜好。
这是一场军备竞赛,而这场军备竞赛还未开始,大家拼的还是底蕴。
显然很多人还没有真正开始意识到,往后数百年,那些读书人为了科举是如何疯狂的。
这就如,后世任何一个经历过无数内卷,每日做各种题库,还饱受各种补习班熏陶的考生,若是放在恢复高考的时候,那是何等的金光闪闪。
张安世深吸一口气,他心里生出了一个念头……我张安世可能不懂啥叫八股文,但是我特么的懂考试啊,我知道怎么卷啊。
如果他寻北方籍的读书人,和这些尚且处于混沌状态,尚且没有摸清考试套路的读书人们来考一场,会怎么样呢?
这样一想,张安世有些不能澹定了。
至少可以试一试!
丢一个经历过衡水中学的家伙,送到恢复高考的时候,会是什么样子?
张安世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:“哈哈哈哈……我想到了。”
说罢,一熘烟便跑。
张氏见张安世这冒冒失失的样子,不禁嗔怒:“像什么样子,只夸你几句,你便又这样了……”
说着,张氏摇头。
朱瞻基在一旁坐得笔直,奶声奶气地道:“母妃,儿臣就不一样,儿臣就不冒冒失失,儿臣最听母妃的话了。”
…………
张安世兴冲冲地回到了国子学。
箭步冲进了正义堂。
高呼一声:“怎么样啦,这家伙有没有皮痒。”
上一世,高考结束后,沈玥的大学名额被自己的妹妹沈琳顶替,而自己却被利欲熏心的养父母强行嫁给了村里的吴老二,给傻儿子换了亲。并将俩人打包送上了开往千里之外的绿皮车,前往南方电子厂打工。最后她成功逆袭,从打工妹一路做到了小老板,最后却死在一场阴谋的大火里,闭眼之前,她才知道,她的生活之所以如此坎坷悲惨,不是她不够努力,...
上一部,男主角的一切最后都是一场梦,他离开了这个世界,留给了女主角一首他在梦里翻唱的歌。可是当他睁开眼睛发现,自己竟然活了过来,而且一切都变了...
新书干拔已上传,不一样的故事,一样的精彩。求支持,求收藏,求推荐。...
新婚前夜,却遭人陷害,阴差阳错一夜春宵。而那人,竟是新婚丈夫的小叔!继母不仁,妹妹不义?一夕流落街头,人尽可欺!丈夫流连花丛,夜夜独守空闺?叔替侄职,尽心守护!小叔,请自重!某女顽强抵抗。男人欺身向上晚了,侄媳。...
病床上,一代商界枭雄,淌下了一滴带着无尽悔恨的泪水。泪光中,依稀可见女儿毫不犹豫拔掉了他的氧气管...
赶上重生大军,造化重回十三岁,人小心大,淡定空间乍现,暴发财了老爹健在,还来得及补救妹妹的桃花劫么,要从小着手,秒杀在摇篮状态美男搭讪,是浮云否美女来袭,选择哪种斗,呃全能选手事业有滴,稳步求升亲情友爱,暖心珍惜那啥,又冒出个爹来,前世今生来讨债么---这个么,貌似凌乱了且看她如何面对,这一世将走出怎样的人生------不是有一名言么,空中飘着五个字,这都不是事不是有一至理名言么,空间在手,应有尽有...